恰逢4月23日,即世界讀書日,全稱為“世界圖書與版權日”,又稱“世界圖書日”,在1995年11月15日正式確定。其設立目的是為了推動更多人去讀書和寫作,希望人們對這些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作家心懷感恩與尊重,并且致力于保護知識產權。
讀書,在古代封建時期,對于很多人而言,是不可想象的事情,讀書是世家貴族的特權,貧民子弟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去讀書。有個成語叫“鑿壁偷光”,講的就是西漢匡衡因家貧無法讀書,便鑿穿墻壁引鄰居的燭光讀書,用以形容人家貧但想方設法努力讀書。宋濂在《送東陽馬生序》中寫道“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,每假借于藏書之家,手自筆錄,計日以還。”講的就是作者因家貧沒有書可看,就借別人的書抄寫下來,然后趕快把書還回去?,F(xiàn)在,隨著社會經濟的發(fā)展,教育的普及,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讀的上書,讀的起書了,古人因家貧而無法讀書的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但可悲的是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了。
我所言的“讀書”,不是指九年義務教育規(guī)定的教科書,而是除此之外的各種各類書籍,包括天文、歷史、文學、詩詞、哲學、科學、自然等等,這些看似對考試無益,但對人的精神有重要作用的書籍。我們國家每年人均讀書的本數(shù)在全世界排名非常靠后,由此可見讀書在國民的生活中并不重要,很多人都不讀書,都不愛讀書,甚至有些人到現(xiàn)在還認為讀書無益。大街小巷,尋常人家,我們常常看到捧著手機的人,卻很少看到有人捧著書靜讀。這一普遍的現(xiàn)象,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反思,因為大家都認為這才是生活的常態(tài)。當有人看到喧鬧的車站,一堆玩手機、聊天、打鬧的人群中有一個人捧著一本書看,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,這一刻靈魂仿佛受到了沖擊,這就是讀書的力量。讓人在嘈雜的環(huán)境中獲得寧靜,在逆境中獲得力量,在貧瘠中得到滋養(yǎng)。這,就是讀書的力量。當看到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在節(jié)目中精彩的表現(xiàn),我就知道,讀書的意義有多么的非凡!讀書可以讓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,展現(xiàn)自己獨特的魅力。讀書讓人變得由內而外的自信,五十歲的董卿,你在她身上幾乎看不到歲月的痕跡,更多的是文化的底蘊和知識的魅力。
在這個特別的日子,我號召大家一起讀書,不論你年齡多大,不論你學歷如何,不論你對哪個領域感興趣,都試著放下手機,拿起書藉,試著在紛擾的世界中開辟只屬于你的那片凈土,讓自己的靈魂也有一個世界可以自由飛翔!(李娟)